这些,都是微商惯用的文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注意到,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利用私域流量带货的微商越来越多,销售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由于缺乏监督,部分微商已堂而皇之地吆喝仿冒产品。“朋友圈里的微商既有全职的,也有兼职的,基本都是‘零库存’经营,并不接触商品。所以,商品质量究竟如何、是真货还是假货,很多微商并不知道。”已经做了4年多微商的邱小姐(化名)现在是某保健品牌的销售代表,之前也卖过服装、日用产品等。她解释说,微商在朋友圈发布的文字、图片乃至视频,大多由供货方提供,并非微商自己撰写或拍摄。至于微商的工作,类似在线客服。他们向潜在客户推销或介绍有关产品的情况,这些内容也由供货方提供或培训。一旦客户下单,微商将客户姓名、地址等信息发给供货方,由供货方统一发货。如果出现售后问题,同样由微商进行回应,联系供货方退换货,“也不排除部分微商拒不处理售后问题、直接拉黑对方的情况”。邱小姐表示,大部分微商只会购买部分商品自己消费,所以并不了解全部商品的真实情况;加上微商的供货渠道比较复杂,这就导致最后消费者拿到的商品什么样,微商并不清楚。“一部分商品直接来自生产商,比如我现在做的保健品,就是由生产商直接发货;一部分由平台对接品牌和微商,比如爱库存、饷店等都是平台,它们将品牌资源提供给微商,再将微商收集的消费需求对接给品牌,由品牌发货;还有一部分最为复杂,是各种代理团队,主要提供奢侈品、大牌的‘原单’。”
她代理过不同供货渠道的商品,觉得最后一种问题较多,“微商有自己的群体,会互相介绍供应商。很多供应商是转了几层关系介绍来的,所以到底是不是‘原单’,真不好说;甚至就算微商知道是仿单,仿的质量如何,也不清楚。”在某奢侈品企业工作的姚女士则表示,微商销售的“原单正品”基本可以判断是假货:“奢侈品、大牌对代工厂的管理非常严格,剩余材料的数量和处理都要登记回收,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原单’?”但她表示,消费者要识别原单和仿单也不容易,因为品牌专柜并不提供鉴定服务;若请专业机构鉴定,代价不低。所以,“原单正品”的忽悠存在已久。明知有微商售假,可向这部分微商“开火”的消费者和品牌方都不多。以微信平台为例,平台对个人账号设有“投诉”功能,用户若发现微商“存在侵权行为”“发布仿冒品信息”等情况时,可以选择投诉该账号,由微信团队进行查实处理。微信支持用户投诉“存在侵权行为”“发布仿冒品信息”等行为的账号但很多用户说,他们对微商发布的假冒信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其中不少微商是自己认识的朋友或半熟人,“人家也是兼职,我不买就不管了”。品牌方要维权也不容易,因为微商数量众多,而且都是个人行为,向社交平台投诉让品牌觉得“工作量太大”。那么,无法约束那些售假的微商了吗?业内人士表示,并非如此。首先,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监控售假信息。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诸多电商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平台商户售假带来的信誉危机。所以眼下这些电商平台大多采取事先审核、实时监控的方式打假。通过数据模型和人工团队,监控平台上的产品和商家,一旦发现可疑产品及可疑商家,都会及时进行干预。业内人士认为,社交平台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大数据监测,叫停微商售假。大部分微商的行为都有共通之处,包括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的习惯等。所以,社交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承担起对平台上微商发布信息的监测管理责任。其次,监管部门也应关注微商通过社交平台售假的情况,督促平台做好管理。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邱宝昌最近关注到,部分商业新闻资讯类App中充斥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广告,包括正常定价近7万元的名表,在这些App的广告链接中标价不到2000元;而且这类App与微商类似,并不明示相关信息为广告。邱宝昌就此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对明知、应知发布虚假广告的经营者,可以没收广告费并处广告费违法所得的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如果两年之内又发布几起虚假广告,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虚假广告罪”。对社交平台而言,同样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社交平台明知或者应知微商售假却没有采取屏蔽措施,那么被侵权的品牌方和上当受骗的用户也可以要求平台承担责任。
上海市松江区原副区长陈小锋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上海人最爱的“彭浦夜市”升级重生,“彭浦第一炸”也回来了!下了班去吃吃逛逛?
警惕!本土确诊连续破百!新疆单日新增破百,已连续8天上升